核聚变研究历程

作者:编辑: 发布时间:2013-12-02

  四十多年来,为进行受控核聚变的可行性研究,核西物院在快脉冲箍缩、磁镜、托卡马克等途径上,分别建造了22个不同规模的实验装置,每个装置都取得了大量宝贵的实验数据和研究成果,为我院核聚变事业的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超导稳态磁镜装置是我国第一台自己建造的中等规模的首创性核聚变实验装置。它是我国建造高能注入多用磁笼的最早尝试。该工程开始于1970年。装置的研制不仅推动了核西物院的核聚变实验研究,同时还推动了我国超导技术、离子源技术、超高真空技术、低温深冷技术等高端技术的发展。    

 

  角向三号、角向四号和反场箍缩环形装置是三个小型快脉冲放电装置。主要目的是利用快脉冲放电技术获得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从而进行快脉冲放电产生等离子体基本过程的研究。实验观测到具有反磁性的圆筒形等离子体鞘层的形成,电流鞘层迅速向轴心收缩而形成的激波加热和接着的主压缩磁场对等离子体进行绝热压缩加热的过程。反场箍缩环形实验装置(RFP)主要进行反场箍缩位形的建立、位形约束、位形控制、超低q位形以及相关性质等方面的实验研究。

  微环、非圆截面和预试环流器三个小型托卡马克装置具有不同的特点,开展了不同的物理实验。在微环装置上做了位移、反磁、静电探针、电导率及欧姆加热功率测量、可见光谱扫描、真空紫外光谱、快速照相、X射线测量、孔栏实验等,研究了等离子体的基本性质。在非圆截面环流器上主要进行了放电清洗技术及非圆截面位形实验研究,开展了X射线测量等多项实验研究。在预试环装置上,开展了反馈控制实验研究,实现了托卡马克特性的放电,作为HL-1的模拟装置,为HL-1的设计和建造提供了大量宝贵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