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工程训练中心是学院独立建制的二级单位,实行院长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中心下设有六个训练部和一个中国核聚变博物馆,即:机械与工业工程训练部、自动化与电气工程训练部、电工与电子技术训练部、通信与信息工程训练部、机电创新训练部、职业技能认证培训部和一个中国核聚变博物馆。

工程训练中心自2009年被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以来,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中心建设经费和政策上的保障。目前中心拥有60个实验分室,实验室面积15000平方米,拥有实验设备4300台套。

经过多年建设,中心构建了层次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涵盖:机械制造技术、汽车制造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产品设计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工业技术。中心现已开设1052个训练项目,每年完成全院8000余名学生的工程训练任务。

1568076656178061011.jpg

数控中心

金工中心_调整大小.jpg

金工中心

1568076795075046570.jpg

柔性制造中心

汽车工程实训中心2_调整大小.jpg

汽车工程实训中心

创新活动及学科竞赛

2013年以来,中心承担了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90项、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0项、院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57项,申请授权专利27项,获得2014、2016、2017和2019年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获得2015年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2017四川省第二届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在全国飞行器设计挑战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赛事中累计获得全国各级别的竞赛奖项228余项,产生优秀毕业设计作品136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学院内得到蓬勃发展。 

机器人大赛2_调整大小.jpg                                   

2017年四川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

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_调整大小.jpg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一等奖

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3_调整大小.jpg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一等奖

中心教学改革成果

工程训练中心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加强自身内涵建设。中心立项建设以来先后承担了省级教学改革课题5项,承担院级教学改革课题69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07篇,《先进制造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作为四川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育项目立项建设,《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新模式》荣获第七届高等教育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1568079198598039172.jpg

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博物馆与科普宣传活动

中国核聚变博物馆建设于2012年。博物馆现有馆藏面积约1100平方米。馆内收藏有中国第一个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装置、微型环流器装置、反场箍缩环流器装置、预试环流器装置、工业离子注入机等重要历史性实验设备。中国核聚变博物馆开馆以来,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服务,逐步成为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对外交流的窗口;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活动,多次成功举办科普宣传活动周活动,在乐山市群众中已经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年平均接待观众1万人次,以成为了乐山市科普宣传的重要平台。

科普教育基地

2018年7月,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工业文化遗产名录,这一荣誉既是国家对核西物院人造太阳科学家在艰苦的历史环境中所取得的科研硕果的高度肯定,也是对中国核聚变博物馆,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的认可。

职业技能认证培训

2016年,我院成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将面向学院在校生,企业职工及社会人员开展数控车工、数控程序员、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焊工、维修电工、车工、钳工和电子设备装接工共七个职业(工种)的初、中级职业技能鉴定,共有1000多名同学参加鉴定并取得中级职业技能证书。